“充电宝安全风暴”持续升级,安普瑞斯ISO三体系认证和小米充电宝3C认证被暂停

充电宝安全风暴认证危机引发行业大洗牌

近日,充电宝行业掀起一场安全认证风暴。安普瑞斯ISO三体系认证被暂停、小米两款充电宝3C强制认证证书遭暂停、苹果两款电池类产品被禁止上飞机,再加上民航局新规禁止不合格和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登机,这一系列事件将行业监管漏洞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推至风口浪尖。由此可见这场风暴不仅是企业合规危机的集中爆发,更是中国充电宝行业迈向规范化发展的关键转折点。

认证危机: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“照妖镜”

安普瑞斯作为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,其ISO三体系认证(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、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)被暂停,直指企业生产管理的深层问题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安普瑞斯电芯被多家知名充电宝品牌采用,其质量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导致终端产品安全风险。

3C认证作为产品进入市场的“准入证”,其核心在于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。安普瑞斯多项产品和小米两款充电宝产品3C认证被暂停。这一事件警示企业:在强制性认证面前,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
专家锐评:认证不是“护身符”,而是责任起点

针对本次事件,有30多年ISO体系认证历史的万韵技术咨询,旗下公司礼明讲堂的ISO三体系认证资深培训专家陈老师指出:

1、ISO和3C认证是企业的‘体检报告’,是保障产品质量、规范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准,而非‘免死金牌’。若企业仅将认证视为市场准入的‘敲门砖’,忽视持续合规,迟早会暴雷。真正的管理体系应通过PDCA循环确保合规,而非应付审查。

2、ISO三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流程,但部分企业“重拿证、轻执行”,导致生产与标准脱节。安普瑞斯的3C认证和ISO三体系认证被暂停,反映出其在生产管理、质量把控等多个环节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。这不仅影响安普瑞斯自身的信誉和发展,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,企业必须重视认证标准,严格落实管理规范。

3、3C认证作为国家强制门槛,一旦被暂停,直接反映产品存在设计缺陷或安全隐患。

行业地震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品质战”的洗牌逻辑

充电宝行业长期陷入“价格战”泥潭,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,铤而走险采用未经权威强制认证的电芯、简化生产流程,导致安全隐患频发。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,2020年至2023年,网售充电宝不合格率从19.8%飙升至44.4%,2024年抽查中,过充电保护等安全项目不合格率仍达37.5%。此次认证危机堪称行业“刮骨疗毒”的契机:

监管升级:民航局新规明确禁止携带无3C标识、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充电宝登机,快递公司也拒收问题产品,形成“空中+陆路”的立体监管网络。

市场倒逼:消费者安全意识觉醒,对认证标识的关注度提升,倒逼企业从“低价走量”转向“品质为王”。

供应链重构:品牌方将更严格筛选电芯供应商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规,可能加速供应商体系调整。

消费者启示:如何避开“充电宝陷阱”?

面对行业震荡,消费者需练就“火眼金睛”:

认准认证标识:购买时检查产品本体或包装上是否标注“CCC”字样及序列号,可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查询认证状态。

警惕低价陷阱:过于低价的产品可能采用二手电芯或简化安全设计,建议选择知名品牌且通过ISO9001等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。

关注召回信息:若已购买罗马仕、安克创新等品牌召回型号产品,需通过品牌官方渠道退换,避免使用风险产品。

航空出行特别提示:6月28日起,携带充电宝登机需满足:额定能量≤100Wh(约27000mAh),标识清晰且非召回批次,否则可能被机场安检扣留。

未来展望:充电宝行业的“破局之道”

技术革新:推动固态电池等更安全的技术路线,降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风险。

标准完善:借鉴欧盟CE认证体系,构建我国“安全+环保+性能”三位一体评价认证标准。

数字溯源:建立电芯-成品全链条溯源系统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产品认证信息、生产批次及质检报告。

监管重拳出击:落实“生产现场抽样”新规,严打“送检样品造假”。

结语

充电宝安全风暴敲响的不仅是行业警钟,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冲锋号。但危机亦是转机——唯有将ISO体系的“持续改进”理念融入骨髓,用技术创新筑牢安全底线,行业才能真正从“价格屠夫”升级为“品质标杆”。企业还需严守合规底线、监管持续高压、消费者理性选择,方能推动充电宝行业走出“价格战”泥潭,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。

 

首页    职场那些事    企业管理    “充电宝安全风暴”持续升级,安普瑞斯ISO三体系认证和小米充电宝3C认证被暂停